各种品种的羊都会发生关节炎,但山羊更容易发生,尤其是羊羔。羊关节炎是一个统称,详细来分有多个种类,常见的有营养性关节炎、败血性关节炎、病毒性关节炎和变质性关节炎等。针对这几种羊关节炎及其防治措施,本文介绍如下,供参考。
1.临床症状。其病因是由于饲喂大量紫花苜蓿和补充钙剂过多,引起甲状旁腺降钙素细胞增生,进而引起钙在骨中沉积,关节增生钙化,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的母羊和青年公羊,关节肿大、僵硬、跛行,关节周围贮存钙,按捏无热无痛(因补钙过多不可逆)。
2.鉴别诊断。纤维软骨或透明软骨有典型的钙质沉着。在相差偏振光显微镜视野下见到关节中有弱正性双折射光或无折射光单斜晶或三斜晶的存在。
3.防治。预防办法是防止摄入过量的钙。给羔羊饲喂紫花苜蓿干草时,不要在精饲料中添加钙剂。当完全饲喂禾本科饲草时,在精料中至少应加入0.5%磷酸二氢钙、蒸骨粉或磨碎的石灰石。
1.临床症状。主要症状是跛行和关节肿胀。通常在腕关节、跗关节、髋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和抑制性关节被感染。羊只感染后表现发热、脐炎、脑膜炎和眼色素炎等,食欲丧失,生长缓慢,不愿活动,非承重肢跛行严重。
2.鉴别诊断。败血性关节炎通常发生在新生仔畜,由于败血症和被动感染而引起关节疼痛、发热、和滑液流出。用的注射器从感染关节抽出滑液进行培养和细胞学检测,滑液缺乏正常的黏度,呈稀水样或厚的云状生脓物质。脑脊液细胞和白细胞增多,从中可分离到链球菌、埃希氏大肠杆菌、化脓菌、隐丹毒丝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丹毒丝状杆菌引起的关节炎是非化脓性的疾病,多见于2~6月龄的羔羊,如不及时会发展为慢性关节炎。诊断时完整的病史和的体检是重要的,特别要注意感染的入口处。
3.防治。保持环境的卫生,使用被动免疫阻止新生仔畜败血症的发生,避免血源性感染关节。早期作,消灭病原菌、减少感染源;配合全身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辅助疗法常采用静脉注射头孢噻呋钠1毫克/千克或青霉素钾(或钠)2000单位/千克,在慢性病例中可进行重复。
1.临床症状。通常以一侧或两侧腕关节肿胀为特征。在初期,关节肿胀部位变黄、变小,很少跛行,随着疾病的发生,跛行严重,病畜不愿走动,体重下降、衰弱,有时肩前淋巴结肿大。病羊行动不便,常见前肢跪地膝行。后期卧地不起、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2.鉴别诊断。许多病例出现关节钙化,滑液中蛋白浓度降低,单核细胞增加了90%。尸体剖检发现腕关节病变,关节囊增厚,穿刺放液缩小,关节软骨完整。组织病变呈现慢性性滑膜炎,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血液学或血化学检查无异常变化。分子生物学方法能检测到血、乳、组织中的病毒性蛋白,可为早期感染提供诊断依据。
3.防治。地面铺设柔软的垫层,防止肢体损伤。定期检查和淘汰感染动物,仔畜隔离饲养。该病没有特异疗法,保泰松或阿司匹林按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口服,每天2次。支持疗法包括营养管理和提供高质量、易消化吸收的饲料,对关节炎羊只可进行矫形。
1.临床症状。常见的症状是跛行,病畜不愿活动或僵步。关节缺乏平衡导致发炎,引起发热、肿胀和疼痛,后期关节反复肿胀,疼痛持续并逐渐加重,活动受限,关节积液、畸形和关节内游离体,关节活动时出现粗糙摩擦音。
2.鉴别诊断。创伤或关节直接损伤、损坏关节软骨均可引起变质性关节炎。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时,常听到或触到捻发样或破裂样摩擦音。常见的是关节内骨折、损伤关节软骨或有骨折畸形愈合所致,检查时应及时发现早期症状,掌握疫病发生情况。
3.防治。用软骨保护剂进行合理的护理,保持羊只良好的身体条件,避免过度肥胖。可注射多聚硫酸糖胺125毫克/周,连用4周;保泰松、苯丁唑酮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口服,每天2次;阿司匹林按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口服,每天2次。
1.临床症状。衣原体感染后羔羊发热高达42.2℃,不愿活动,常常蜷缩,体重下降。出现肢体一侧或多肢跛行,关节明显肿大,发病首先在前肢膝关节部位增生肿大,继而发展到后肢跗关节,到达髋关节和肩关节,有些病例呈“X”或“O”形腿。
2.鉴别诊断。该病常见于1~8月龄羔羊,羔羊引进后几周内发生,发病率高达80%。感染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关节软骨有轻微感染,关节液减少,肿胀部位骨膜增生,部分变形部位关节头磨损明显。关节滑液包含纤维蛋白,但不化脓。受害细胞内可发现衣原体和包涵体。
3.防治。将跛行和发热的羔羊进行隔离,减少感染传播,同时接种衣原体灭活苗可防止衣原体性流产。早期可用土霉素,每千克体重20毫克肌肉注射,48~72小时再注射1次;红霉素每千克体重3~5毫克肌肉注射,每天3次;泰乐菌素每千克体重2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