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突然变冷,不给秋季留时间、早早拿出羽绒服,那养蛋鸡的朋友应该注意什么,做哪些养殖的调整:
1. 温度管理
技巧: 蛋鸡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在18 - 23℃。在秋季,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要提前做好鸡舍的保温工作。可以通过检查鸡舍的墙壁、屋顶和门窗是否有缝隙,及时进行修补和封闭来减少热量散失。例如,在鸡舍的窗户上安装双层玻璃或者使用塑料薄膜进行密封。 在冬季,当温度较低时,可以适当增加鸡舍的饲养密度,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拥挤,一般每平方米饲养8 - 10只蛋鸡较为合适。同时,还可以在鸡舍内安装加热设备,如暖风机、红外线灯等,来维持鸡舍内的温度。使用暖风机时,要注意调整好出风口方向,避免直接吹向鸡群,防止鸡只受寒感冒。
注意事项: 要注意鸡舍内温度的均匀性,避免出现局部过热或过冷的情况。因为温度不均匀会导致蛋鸡聚集在温度适宜的区域,造成过度拥挤,增加踩踏和挤压受伤的风险。 加热设备的使用需要谨慎,要定期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防止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例如,红外线灯要固定好,避免因晃动而掉落引发火灾。
2.光照管理 技巧: 秋冬季日照时间逐渐缩短,为了保证蛋鸡的产蛋性能,需要进行人工补光。一般来说,蛋鸡每天需要16 - 17小时的光照时间。可以在鸡舍内安装定时器控制的光照设备,如LED灯,每天在自然光照不足时开启补光。LED灯的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3 - 5瓦为宜。 在调整光照时间时,要逐渐增加或减少,避免突然变化。例如,在秋季日照时间开始缩短时,每周增加光照时间30 - 60分钟,直到达到所需的光照时长。
注意事项: 光照设备要分布均匀,保证鸡舍内各个角落的蛋鸡都能接受到足够的光照。否则,光照不足的区域蛋鸡产蛋率可能会下降。 要注意光照强度不能过强,否则会引起蛋鸡的啄癖,如啄羽、啄肛等行为,同时也会增加蛋鸡的应激反应。
3. 通风管理
技巧: 虽然秋冬季气温较低,但鸡舍仍需要适当通风。可以采用定时通风的方式,例如每2 - 3小时通风10 - 15分钟。通风时,要选择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候进行,如中午时分。在通风设备的选择上,可以使用侧窗通风或者安装通风小窗,让新鲜空气缓慢进入鸡舍。 为了减少通风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可以在通风口安装空气预热装置,对进入鸡舍的冷空气进行预热。
注意事项: 通风量要根据鸡舍的大小、蛋鸡的饲养密度和天气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通风不足会导致鸡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升高,影响蛋鸡的健康和产蛋性能;通风过度则会使鸡舍内温度骤降,增加蛋鸡的冷应激。 在通风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蛋鸡的反应。如果蛋鸡出现扎堆、颤抖等现象,说明通风可能导致鸡舍温度过低,需要及时调整通风策略。
4. 饲料营养调整
技巧: 秋冬季蛋鸡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和产蛋。因此,要适当提高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油脂,如玉米油、大豆油等,添加量一般为1 - 2%。同时,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减少麸皮等低能量饲料的比例。 为了提高蛋鸡的抗寒能力和产蛋性能,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维生素C的添加量可以为每千克饲料50 - 100毫克,维生素E的添加量为每千克饲料10 - 20国际单位。
注意事项: 在调整饲料营养成分时,要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过多地添加一种营养物质可能会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例如,过量的油脂添加可能会导致蛋鸡出现脂肪肝等问题。 - 饲料的储存要注意防潮、防霉。秋冬季空气湿度较大,饲料容易受潮发霉,蛋鸡食用发霉的饲料后,可能会引起中毒、腹泻等疾病,严重影响产蛋性能。
5. 疾病防控
技巧: 加强疫苗接种工作。秋冬季是蛋鸡呼吸道疾病、禽流感等疾病的高发季节,要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和兽医的建议,及时给蛋鸡接种疫苗。例如,在秋季可以接种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等。疫苗接种时,要确保接种剂量准确、接种方法正确,以保证疫苗的免疫效果。 做好鸡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杂物等,保持鸡舍环境整洁。可以使用消毒剂对鸡舍进行消毒,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消毒时,要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和消毒时间,一般过氧乙酸的使用浓度为0.3 - 0.5%,戊二醛的使用浓度为2 - 3%,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后,要密切观察蛋鸡的反应。有些蛋鸡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疫苗反应,如精神不振、采食减少等,这是正常现象,一般1 - 2天会自行恢复。但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或大量蛋鸡出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在使用消毒剂时,要注意避免消毒剂对蛋鸡造成伤害。消毒后,要待鸡舍内的消毒剂气味散尽后,再将蛋鸡放回鸡舍,防止蛋鸡吸入过多的消毒剂气体而中毒。